相机加哑铃,手持拍摄更质感?
关注并标星摄像人网
有器材也有技术 有视野也有深度
无论稳定器产品如何普及,手持摄影仍旧是一种不可替代的摄影方式。摄影机由摄影师的肢体直接掌控,运镜没有了机械的膈应,而那些轻微晃动所带来的临场感,也成为了影片美学的一部分。
但也有人发现,电影中的手持镜头看上去如此有质感,而自己手持摄影时却完全拍不出这种感觉,这是为什么呢?一部分摄影师中流行着一个有趣的观点,那就是因为你的机器太轻了——现代的影视拍摄工具越做越轻,却毁了拍摄质感。无论你是否同意这个观点,先看下去。
手持摄影的质感很大程度上来源于三个方面,一是画面的基本素质,二是整体画面的稳定性,三是恰到好处的轻微晃动。画面基本素质包括构图、曝光、对焦和运镜等等,这里不再详述。而第二点和第三点则要结合起来看,即“稳”与“晃”的平衡与结合。首先画面的整体稳定性不能低于观众所能接受的极限(不能晃得太厉害),而晃动幅度也不能太小太密集——细小琐碎的抖动反而会降低质感。
而这种观点认为当你手持较轻的相机时,更容易产生细小的抖动,而手持更重的机器时,扎实的分量和手感反而有利于抑制这种抖动,即使有晃动也是柔和而不琐碎的。
为了验证这一点,视频博主Cody Wanner做了一个实验,方法非常粗暴——给相机加上不同重量的哑铃配重并分别进行手持拍摄。实验工具都是DIY的,简单说来,就是将相机快装板固定在木块上,然后用大力胶绑上哑铃。
两只哑铃的重量分别是8磅(3.6公斤)和20磅(9公斤),实验中还有无配重时的拍摄作为对照,同时还分别测试了无配重下镜头防抖的开启与关闭状态。当然还有多个不同的手持场景。总之,实拍视频如下:
看这种测试片需要一点耐心,可能看一遍还没感觉,对照着多看两遍才能有判断。还是先来看看测试者的评价。
Cody Wanner最不喜欢的就是8磅(3.6公斤)的那组,虽然看上去它应该是最适中的重量,但实际上它抖起来跟没开镜头防抖的裸机一样,甚至有时候更糟。
而Cody百分之百喜欢的是20磅(9公斤)的那组拍摄,要知道这只是哑铃的重量,加上相机、镜头、木块和快装板妥妥超过10公斤。这超过了一台普通广播级摄像机的重量,而广播级摄像机还能肩扛,这组相机只能用手端着……
Cody认为手持20磅时的晃动具有那种微妙的感觉,它不会显得琐碎,富含呼吸感。
但代价是——实在是太重了,他只能保持拍摄姿势几秒钟,如果要更长时间拍摄,必须搭配某种支架,来将重量分配到身体的其他部位才能承受。
而裸机加镜头防抖的效果也很不错,是他第二喜欢的配置。光学防抖似乎只是过滤掉了细微的抖动,而没有影响手持的微晃,这与IBIS与OIS搭配所造出来的漂浮感又有所不同。
总结一下,最重的最有质感,最轻的加镜头稳定最易于出效果,而中等重量完全是一个鸡肋,两头的缺点都占了。
不过每个人看测试视频都可能有不同的偏好和看法,欢迎投票发表一下你的意见:
相机轻重影响手持拍摄质感可能有一定道理,确实有人更喜欢扎实的手感,许多S1H和1DX3的用户都提到过这点。但相机手持难出质感也许还有另一方面的原因,我们在电影中看到的那些伟大的手持镜头大部分都是肩扛拍摄完成的,肩扛时人体的呼吸心跳步伐和肌肉用力对摄影机晃动的作用,与手端相机时完全不同,其中的差别也可能影响到镜头最终的观感。
另外在片场中还有另一种方法来拍摄部分微晃的镜头,那就是在相机与支撑之间夹一个网球。
当然,画面的质感是由多方因素支撑的,绝对没有必要为了这个目的去专门增重。比起这个,练好自己的体力、姿势、步伐等基本功才是正道。
更多阅读
相关文章:徒手端微单如何拍出高品质的广告片
上期焦点:官方确认:ARRI下一款摄影机将是…
热门回顾:摄像人的618,滑轨飞喵优惠买回家